您当前的位置: 新生活观察网 > 资讯 > 正文
新生活观察网-移动版 首页

5G、VR、AI 丨开启教育新篇章

时间:2019-06-02 20:50  阅读:1
分享到:

工信部前段时间公布了《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提出到2025年,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整体实力要进入全球前列。5G商用近在咫尺,与5G关系密切的VR行业也将迎来新的生机。未来,5G将和云技术改变移动业务的发展趋势,呈现出智终端、宽管道、云应用的大趋势,VR作为业界普遍看好的5G首批典型应用,其应用场景和业务范围会被拓宽,产业得到规模化发展。

5G为VR注入一股“暖流”

说到VR,就要追溯到被喻为“VR元年”的2016年。那一年,VR被认为是继电脑和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代计算平台,有望重塑现有电子市场,被各大科技巨头、资本机构一致看好。之后,在狂热的资本市场助力、短期过分炒作、过分包装之下,光有概念而缺乏专业人才、缺乏核心技术支撑的VR产业迎来了“产业寒冬论”。

不过,随着5G的临近,资本市场又看好VR这一产业。未来5G带来的高速率、低延迟网络环境,也有望给虚拟现实产业带来支撑作用。机构预计,2018年全球VR 装置出货预估为465万台,2019年整体VR出货量将提升至600万台。从产业规模来看,2020年全球虚拟现实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,其中VR市场1600亿元,AR市场450亿元,2017-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70%。

运营商助力,VR有望成为5G的首选业务

VR产业链涉及硬件、软件、内容、应用等多个环节,有显示、计算、存储,还有大数据、人工智能技术等,可谓是下一代信息技术的集大成者。其中,纷纷布局智慧家庭的运营商们,对于会成为5G以及千兆下一代,或即将到来的高带宽网络里业务创新最主要方向之一的VR,更是在用心推进。如中国电信将云VR作为智慧家庭方向上的重点产品,与伙伴共同打造5G+云VR生态闭环能力;中国联通发布“5G+视频”推进计划,将云VR作为5G的重点创新业务,并在江西筹备VR云平台;中国移动将5G+云VR作为重要发展方向,认为云VR是VR最高阶段,中国移动已经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多地展示了5G+VR业务。

VR有望成为5G的首选业务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AR、VR总裁李腾跃表示,5G加速了AR、VR产业发展,AR、VR产业也是5G发展的重要需求。

5G开启云VR教育新篇章,让知识触手可及

如果你印象中的教学模式还是枯燥无味的“填鸭式”教学,那只能说你OUT啦。高速发展的移动通信网络,带来的不仅是生活上的便利,还带来了一场“教改风暴”。其中,5G+云VR+教育将开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,给教育领域带来颠覆式的变革。

当前的教学模式追求个性化、智能化,老师通过智能技术可以了解到每个学生的情况,并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,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个性化学习。云、5G、VR等技术,在整个教育互动过程中成为不可获缺的一环。

在《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》文件的重点任务中,教育部明确将VR技术列入教育信息化的年度重点工作任务,推动信息化,要求全国高校、中小学、职教等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深度融合,推动大数据、虚拟现实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应用,并落实责任明确到教育部各职能部门。

据IDC最新发布的2019年中国智能终端市场十大预测,在教育市场,2019年有20%教育用户将会考虑VR解决方案。可见在5G网络即将落地之际,云VR+教育蕴含巨大市场机会。

而基于5G场景下的VR教育也会开拓更多应用场景:一是可以创造出许多以往难以实现的场景教学,比如地震、消防等灾害场景的模拟演习;二是可以模拟诸多高成本、高风险的教学培训,比如车辆拆装、飞机驾驶、手术模拟等;除此之外,博物馆展览、史前时代、深海、太空等场景的科普教学,都具有天然的“VR属性”。

VR教育的生态体系要建立起来,包括VR教室软硬件设备和大量VR技术专家的引进以及教学管理、课堂管理、内容管理等系统的优化,严格把控学生进入VR场景的时间和节奏,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,这样才能真正利用VR技术实现寓教于乐,达到一个实际的教育效果。

综合来看,VR教育现有终端较为成熟,前景也被众多企业看好。业界如果想迅速普及面向普通消费者的教育类应用,需要众人拾柴:需要包括政府部门的助推以及内容制作平台、终端企业、教育机构的共同努力。

而5G网络的助力,也将促使VR云化,极大改善VR教育受益学生的体验,减少用户的使用门槛,有利于VR教育的快速发展。

免责申明: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,仅供大家学习、交流。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,支持正版。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直接点击

提交

联系我们,立刻删除!

科创新闻网 责任编辑:新生活观察网
免责声明:
  • 注明“来源:新生活观察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新生活观察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;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"来源:新生活观察网";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  • 新生活观察网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至电子邮箱:

5G、VR、AI 丨开启教育新篇章

工信部前段时间公布了《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提出到2025年,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整体实力要进入全球前列。5G商用近在咫尺,与5G关系密切的VR行业也将迎来新的生机。未来,5G将和云技术改变移动业务的发展趋势,呈现出智终端、宽管道、云应用的大趋势,VR作为业界普遍看好的5G首批典型应用,其应用场景和业务范围会被拓宽,产业得到规模化发展。

5G为VR注入一股“暖流”

说到VR,就要追溯到被喻为“VR元年”的2016年。那一年,VR被认为是继电脑和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代计算平台,有望重塑现有电子市场,被各大科技巨头、资本机构一致看好。之后,在狂热的资本市场助力、短期过分炒作、过分包装之下,光有概念而缺乏专业人才、缺乏核心技术支撑的VR产业迎来了“产业寒冬论”。

不过,随着5G的临近,资本市场又看好VR这一产业。未来5G带来的高速率、低延迟网络环境,也有望给虚拟现实产业带来支撑作用。机构预计,2018年全球VR 装置出货预估为465万台,2019年整体VR出货量将提升至600万台。从产业规模来看,2020年全球虚拟现实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,其中VR市场1600亿元,AR市场450亿元,2017-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70%。

运营商助力,VR有望成为5G的首选业务

VR产业链涉及硬件、软件、内容、应用等多个环节,有显示、计算、存储,还有大数据、人工智能技术等,可谓是下一代信息技术的集大成者。其中,纷纷布局智慧家庭的运营商们,对于会成为5G以及千兆下一代,或即将到来的高带宽网络里业务创新最主要方向之一的VR,更是在用心推进。如中国电信将云VR作为智慧家庭方向上的重点产品,与伙伴共同打造5G+云VR生态闭环能力;中国联通发布“5G+视频”推进计划,将云VR作为5G的重点创新业务,并在江西筹备VR云平台;中国移动将5G+云VR作为重要发展方向,认为云VR是VR最高阶段,中国移动已经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多地展示了5G+VR业务。

VR有望成为5G的首选业务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AR、VR总裁李腾跃表示,5G加速了AR、VR产业发展,AR、VR产业也是5G发展的重要需求。

5G开启云VR教育新篇章,让知识触手可及

如果你印象中的教学模式还是枯燥无味的“填鸭式”教学,那只能说你OUT啦。高速发展的移动通信网络,带来的不仅是生活上的便利,还带来了一场“教改风暴”。其中,5G+云VR+教育将开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,给教育领域带来颠覆式的变革。

当前的教学模式追求个性化、智能化,老师通过智能技术可以了解到每个学生的情况,并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,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个性化学习。云、5G、VR等技术,在整个教育互动过程中成为不可获缺的一环。

在《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》文件的重点任务中,教育部明确将VR技术列入教育信息化的年度重点工作任务,推动信息化,要求全国高校、中小学、职教等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深度融合,推动大数据、虚拟现实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应用,并落实责任明确到教育部各职能部门。

据IDC最新发布的2019年中国智能终端市场十大预测,在教育市场,2019年有20%教育用户将会考虑VR解决方案。可见在5G网络即将落地之际,云VR+教育蕴含巨大市场机会。

而基于5G场景下的VR教育也会开拓更多应用场景:一是可以创造出许多以往难以实现的场景教学,比如地震、消防等灾害场景的模拟演习;二是可以模拟诸多高成本、高风险的教学培训,比如车辆拆装、飞机驾驶、手术模拟等;除此之外,博物馆展览、史前时代、深海、太空等场景的科普教学,都具有天然的“VR属性”。

VR教育的生态体系要建立起来,包括VR教室软硬件设备和大量VR技术专家的引进以及教学管理、课堂管理、内容管理等系统的优化,严格把控学生进入VR场景的时间和节奏,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,这样才能真正利用VR技术实现寓教于乐,达到一个实际的教育效果。

综合来看,VR教育现有终端较为成熟,前景也被众多企业看好。业界如果想迅速普及面向普通消费者的教育类应用,需要众人拾柴:需要包括政府部门的助推以及内容制作平台、终端企业、教育机构的共同努力。

而5G网络的助力,也将促使VR云化,极大改善VR教育受益学生的体验,减少用户的使用门槛,有利于VR教育的快速发展。

免责申明: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,仅供大家学习、交流。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,支持正版。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直接点击

提交

联系我们,立刻删除!

责任编辑:新生活观察网
免责声明:
  • 注明“来源:新生活观察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新生活观察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;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"来源:新生活观察网";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  • 新生活观察网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至电子邮箱:

相关阅读